位於保山市城北15公里的雲巖山麓。據《水昌府志》載:相傳,為哀牢王柳貌於東漢永平年間(公元58—75年)創建,南沼王皮羅閣擴建,明祟禎十年(公元1637年)重修。始建於東漢的記載雖有不實,應為雲南最古老的佛寺之一。
雲巖山「干巖競秀,一竅通靈」,寺依山就洞而築,分前、後兩院。正殿為一石洞,深數十文,洞分內外兩重,洞中種乳倒懸,怪石嶙峋。洞內雕有一長約5米,重約10噸的釋迦牟尼佛像,橫臥巖下,面東背西,頭南足北,一手微曲就枕,安祥而眠,為釋迦佛涅磐像,俗稱「臥佛」。相傳為南沼僧砦島「廣為功募、廷請工匠三百人,精心製作,七年乃成」。
現山門塑哼、哈二將及四大天王,大殿塑釋迦牟尼、藥師佛、彌勒佛等三世佛;左塑文殊菩薩,右塑普賢菩薩;殿兩側塑十八羅漢;殿後巖壁上塑五百阿羅漢。洞與殿連為一體,氣勢非凡。殿前有池.池上建有紀念明代文士張含(字禺山)的「禺山閣」,池邊楊柳依依,拂於水面,環境清幽,為滇西的名山勝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