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大理市七里橋鄉太和村西的鶴頂峰麓,是一座山坡上的城市。現存蒼山頂的金剛城及南、北兩道城牆。城牆多依山勢用土夯築而成,殘存的北段城牆高出地面約3米,厚約5米。太和城西依蒼山,東臨洱海為天然屏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南、北城牆相距約500米,城內立有著名的《南詔德化碑》。
太和城原為河蠻(白族的先民)所建立的城邑。唐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南沼王皮羅閣在唐王朝的支持下,攻佔太和城。次年(公元738年)以太和城為都城建立南詔政權,直到唐大歷十四年(公元779年)南詔王異牟尋遷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西)止,歷時42年,太和城是南詔前期的都城。山頂有金剛城,建有鶴頂寺,在洱海金梭島上建有南詔避暑宮,可供考察、遊覽。
提示:可從大理古城或下關乘中巴前往,從下關出發約需15分鐘,票價2元,路旁可以看見有「太和城遺址」的標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