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駕於永平縣巖洞鄉和保山市平坡鄉的瀾滄江上。是我省南絲路博南古道上現存最早的渡口橋,也是我國最早的鐵索橋之一。
南詔時渡口已建有竹索吊橋,明成化年間(公元1465—1487)改建鐵索吊橋。今天的鐵索橋為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建造,光緒年間重修。橋長115米,寬3.8米,淨跨56.2米,由18條鐵鏈組成,兩條為左右扶手,其餘為底,上面鋪有橫直交叉的兩層木板。兩岸築成半圓形橋墩,鐵鏈兩頭鉚死在兩岸橋台上,西岸為徒崖,東岸是險峰,下面是滔滔江水,十分險要。橋兩端建有橋亭關樓。橋南普陀巖壁上刻有「西南第一橋」、「懸崖奇渡」、「要塞天成」、「壁立萬仞」、「滄水飛虹」、「天南鎖鑰」等題字。
霽虹橋被大旅行家徐霞客譽為「迄西咽喉,千載不能改也」,在我國橋樑建築史上有著重要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