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石峽位於榆林市城北3公里處,距離榆林市區僅5公里。紅石峽谷長約350米,峽谷東崖高約11.5米,西崖高13米,東西對峙,峭拔雄偉。峽內玉溪河水流湍急,穿峽直達城西。兩岸垂柳青翠,景色優美。
古代駐守榆林的文人墨客甚至武將都喜好到紅石峽題刻以抒發邊塞豪情壯志,所以紅石峽又是長城書法藝術的一大寶庫,從那些題字的內容,我們也可以看出榆林古時「九邊重鎮」的地位。此外,還可以欣賞到宋元時期的石窟藝術。運氣好的話,趕上晴天,又可以留到傍晚,那麼就可以一睹「紅山夕照」的風采:夕陽之下如同晚霞一般絢麗的紅石峽風光。這也是著名的「榆林八景」之一。
紅石峽的得名,一說是因山皆紅石而來。又說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余於譽為副都御史巡撫延綏,駐榆林,鑿石為渠,引水由西而下與無定河合流,定名「榆溪河」。渠成之時,夕陽東照,紅石映日,分外耀目,名為「紅石峽」。
峽分南北兩段。北峽兩壁中分,上都是榆溪河聚結而成的天然湖泊,浮金耀銀,一股清流溢出湖面,形成一道飛流直下的瀑布,然後穿越西壁石窟而南下。站在巖頭,只聞水石相擊,如獅吼,如雷鳴;波翻浪滾,似霧起,似雲湧;登臨洞口,頓覺寒氣撲面,沁涼爽人,歷來被譽為奇觀,洞口刻有「蛟窟龍窩」4個大字赫然醒目。
據統計,紅石峽題刻、石匾和各類碑記共有200種之多。更有蒙文題刻,堪屬一絕。它們雖久經風雨剝蝕,但其雄姿英貌經久未衰,向來被人們譽為塞上小碑林,陝北書法藝術的一座寶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