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澳門中部高山地區,是澳門初期最重要的軍事重地,與松山炮台、媽閣炮台形成一個軍事防護牆,再加上望夏炮台,形成當時能保護葡國商人利益的優勢軍事地形。相傳大炮台下更有秘道可通往松山炮台上,是葡國在澳門當時最後的軍事設施。
又名聖保祿炮台、中央炮台或三巴炮台,座落在大三巴牌坊側,是澳門主要名勝古跡之一。大炮台建於公元1616年明神宗年間,本屬教會所有,為保護聖保祿教士而興建,用以防禦海盜,後轉為軍事設施區。炮台四周均置有巨型鋼炮,現今古炮雖已失去軍事作用、卻成為澳門的古舊文物和歷史見證。
炮台上有一大片空地,綠草如茵 參天古樹,生長茂盛;巨型鋼炮,雄踞於旁。台上並置有不少古跡文物和歷史性建築物,如炮台上的古塔,便是當年耶穌會的會址之一。建於空地中心的一座南歐式平房建築,現在是氣象台的辦公室。其右側有古鐘一口,是著名的鑄炮專家所造,曾被遷往葡國安放,數年前始由修女會轉贈回澳,而炮台入口處門前頂的石雕,紀錄了此座炮台抗禦外敵的戰績。
大炮台四周景觀優美,可俯瞰全澳景色,更可遠眺珠江口及拱北一帶的風光。在大炮台上,設有旅遊司諮詢處,遊客可在該處查詢有關資料。
現今大炮台上有二個博物館,一個是澳門博物館,直通大炮台下之大三巴牌坊。而另一個比較規模小的,是介紹大炮台歷史的博物館。
大炮台四周建有慢步徑供市民跑步用,但使用率方面,當然不及「松山」健康徑,原因除了是由於交通不方便之外,路程較短亦是關鍵之一。但亦吸引到不少情侶,來此繞圈談情及在其上望下全澳景色。
|